家庭温暖,可以放“心”
有人说:家是放“心”的地方。如果不把“心”放到家里,让它在外漂泊,心又怎么安稳?
是啊,可这个家是谁给我们的呢?是谁用尽一辈子的心血,为我们建造了一方温暖之地呢?是我们的父母,是视我们为生命全部的双亲。可同样的问题,我们为父母做了什么?我们有没有把一颗心系在父母身上,安放在家中?
现实生活中,有很多年轻人认为,孝的含义是“善于奉养父母”。有人认为孝顺就是给父母足够的钱;有人说是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;还有人说老人就是“老小孩”,隔几天哄一哄就万事大吉。
积极心理学认为:孝顺还包括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慰藉,这是情感上与父母的融洽,更是心灵深处与父母相伴的儿女真情。
儿子回家去看父母,因为一直忙,他好久没回去了,以至于父母看到他 ,都愣在那里说不出话。过了好久,父亲才缓过神来来问:“工作那么忙,怎么有空回来?”儿子说:“公司给了几天假,所以就才想回来看看。
母亲似乎不信,于是盯着他的脸研究半天,最后紧张地问: “你,你没出什么事吧?是工作出差错了?要不然就是和媳妇儿吵架了?” 母亲一连串的问题让他的脸发红,他不知道自己这样一个平常的举动会让父母有这么多的疑问。可能是自己回家太少的缘故吧,这个他本应该常回来的地方,以致现在回来反而显得不正常了。
确定儿子是回来看望自己的之后,父母都很兴奋,两位老人像是得了奖励的小孩一样,笑得合不拢嘴。之后,父亲忙着去买菜,母亲留在家里陪他聊天。母亲拿来花生和瓜子让他吃,刚坐下,家里的电话就响了。因为母亲习惯用免提,所以隔得老远,他就听见父亲的声音。
父亲在电话那端说: “忘了跟你说了,给你泡的蜂蜜枸杞在窗台上放着,现在喝刚刚好,你赶紧喝啊,小心放凉了。”母亲挂了电话,走到窗台,端起茶来,笑眯眯地喝了一口。阳光照在母亲的脸上,把笑容映得很温暖。喝完茶,母亲还没来得及坐下,电话又响了,还是父亲:“ 咱家的水费是不是该交了?我忘了拿单子,你把编号告诉我,我顺路去交一下。” 挂了电话,母亲笑着埋怨说: “你爸这人啊,就是事多,出去一趟,能往家里打十几个电话。那点儿工资,都给通信事业作贡献了。”
母子俩正说着呢,父亲的电话又来了,听得出来,父亲的声音很兴奋。他用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做的语气说: “老太婆,你不是喜欢吃黄花鱼吗?今天菜市场有卖的,我买了三条,回去我亲自做你最喜欢吃的清蒸黄花....
十多分钟里,他终于忍不住抱怨说:“我爸怎么越来越絮叨?这些话等他回家说也不晚啊,这样打来打去的多耽误功夫啊! ” 母亲听了,拍着儿子的手,笑着说道: “是啊,人老了,话也多了。但是傻孩子,你爸的心思你是不懂啊!他这不是絮叨,他这是惦记着我,他是把心留在这个家里了。”
人活着啊,图什么呢,不就是心里的牵挂和寄托吗?你爸是因为有牵挂有寄托,所以才会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。他怕我跑来跑去接电话会摔跤,还专门把家里的电话换成了移动的。你爸他人虽然在外面,却把心放在了家里,不要以为只要往家里拿钱就行了,家不是放钱的地方,而是放心的地方,只有把心放在家里,爱和幸福才会在家中长驻,你明白吗?
是啊,你明白吗?他明白吗?我们明白吗?多么简单的一个问题,它不关乎财富,不关乎名利,只要我们拿出自己的心意,知道我们还有个家,还有一双年老的父母,他们就已经很满足、很幸福了。
从前,我们年幼,不理解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爱,他们见不得我们受委屈,就算自己没有多少本事也要尽可能地想办法来满足我们的要求。只有我们穿的用的吃的都不比别人差,他们才能稍微心安一点。见自己的孩子穿得不如别人好,他们总是在心中自责,怪自己没有本事而让孩子受了委屈;有什么好吃的他们从来不舍得吃,总是留给我们。
因为他们觉得大人吃了浪费,不如留着让我们吃了长身体,有时候我们很好奇问父母你们为什么不吃啊?他们总是用自己不爱吃来推辞,以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不爱吃这.不爱吃那,而他们最喜欢吃的却是我们最不爱吃的东西。
可我们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?他们总是很轻易地读懂我们需要什么,我们看街边的糖果,父母看在眼里 ,只要他们有能力,我们的手中一定会出现几块糖果,我们打量一件漂亮的衣服,父母记在心里,回家辛苦劳作,赚钱来为我们做件的衣裳。 可父母缺什么东西,需要什么,做儿女的我们却不知道不了解。
趁着我们还年轻,趁着父母还健在,让我们为他们多尽心,多用点心。时常惦记着,牵挂着,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孝敬。把心放在家里。因为家是放心的地方,放爱的地方。忙,从来都不是理由。心在,爱在,牵挂在,幸福才会繁衍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