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纳姆效应
巴纳姆效应
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,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 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,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、一般性的人格描述。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,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,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。
在心理学上,“巴纳姆效应”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 “主观验证”的作用。主要是因为人们心中想要相信一件事,人们总是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。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,人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。在人们的头脑中,“自我”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,所有关于 “我” 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。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,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事情,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,以及自己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类的描述。
此外,从基因角度上来看,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,相似的基因造就了相似的大脑,大脑中相似的机制引发每个人的思维,尽管不同的生长环境,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每个人的思维产生影响,但大体上来说,每个人的情感、个性上总有很多共性的东西。
正因如此,你会发现,其实你的大脑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聪明,那么客观公正,而是极其容易被诱导,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。
那么巴纳姆效应给了我们那些启示呢?
1、要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、接纳自己、爱自己。
2、不断拓宽自己知识和视野,培养自己敏锐的判断力,不人云亦云。
3、在接收到信息时,要理性、客观的思维,避免先入为主的刻板效应,避免判断结果受个人情绪左右。
透过巴纳姆效应,我们可以引申出谄媚效应,也就是说,人们更愿意倾听他们喜欢倾听的东西,更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,而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。因此,我们必须警惕这一点,努力认清自己。一个人认识自己很难。就像古诗里说的 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(via.小红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