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作香薰点亮心灵绿意 生命科学学院学子以“烛”为笔绘环保画卷
当干花与蜡液相遇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4月13日,生命科学学院101教室内,50余名学生手持镊子、轻点色精,将校园中的落叶、干花瓣等与香薰蜡液巧妙融合,创作出一盏盏独一无二的植物香薰蜡烛。
活动伊始,桌上陈列的紫藤花瓣、银杏叶、洋甘菊等干花材料便吸引了参与学生的好奇。“我们提前两周就开始在校园里收集凋落的花瓣,经干燥处理后分类装袋。”活动负责人、生物科学专业2023(2)班的周洲举起一片脉络清晰的枫叶说道,“这些常被忽视的‘废弃物’,恰恰是环保创作的最佳原料。
现场,栀子、金桂等香调的蜡块在恒温器中缓缓融化,参与学生们将干花拼成几何图形或写意风景,注入蜡液进行封存。生物科学类专业2024(4)班的梁佩佩以“四季”为主题进行了创作:春樱粉、夏荷绿、秋叶金、冬雪白四色蜡层中嵌着对应季节的植物标本。“每一片叶子都带着故事,在制作时我仿佛在和自然进行对话。”她轻触蜡烛表面笑道。
生物科学类专业2024(4)班的汪乐一边用滴管调配薰衣草精油,一边分享体验:“盯着手机刷信息时,焦虑感会叠加,但亲手创作时,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指尖,压力不知不觉就消散了。”她的蜡烛以星月夜为灵感,蓝紫色蜡液中悬浮着银叶菊,宛如“凝固的星空”。
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“材料回收角”:剩余蜡块、干花可自助取用,鼓励学生延续创作热情。据统计,现场材料利用率达98%,真正实现“零废弃”。 “这场活动像一粒种子,埋下了更多可能性。”周洲展示着学生们的活动反馈表,其中“希望开展植物拓染、生态瓶DIY活动”的提议高频出现。“未来我们会结合专业特色探索心理教育与生态实践的创新融合,开展更多‘自然疗愈’系列的活动,为同学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提供一份治愈。”
(撰稿:学生记者 马士蕊 摄影:学生记者 赵雯雯 编辑:江伟 审核:朱昌流 赵丽丽)